——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公安局青山派出所“双学双比”结硕果
本网讯(通讯员李宝 杜航)被当地人民群众亲切称为“太阳所”“雷锋所”的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公安局青山派出所,现有民警15人,辅警15人,党员7名,担负着两个社区7072户、12016人、16家大小企事业机关单位、1696个个体工商户、30家特种行业、50余处公共娱乐场所及复杂场所的治安管理任务。48载从警路,一代代青山人用心血和汗水默默浇铸着“平安青山”的铜墙铁壁;他们的梦想很简单,就只身着这湛蓝的警服,坚守初心、执着追求,让每一个生命、每一个日子都能幸福平安。
用脚步丈量平安的王叔
今年56岁的王月山,从部队转业到五大连池市公安局青山派出所,便开启了他的社区
民警生涯。30多年来,他每天都会用步行的方式在管片辖区进行检查,25家宾馆、12家KTV、9个幼儿园……这些数据,对他而言如数家珍。
有人问他,为什么不开车。他说:“走路可以边走边看,看到哪里有问题,就随时提醒,也可以和居民拉拉家常,掌握情况。”
辖区青山公园附近的新城开发地,房子多,人员聚集,该区域安全防范一直是王叔的“心病”,人多、房子多、隐患也多。为了治好这一“心病”,老王想了很多法子,他充分调动辖区退休的老党员、治安积极分子的积极性,成立了一支义务巡防队伍,每天晚上八点进行巡逻,周边群众纷纷表示大大提升了安全感。
李某,是王月山“一对一”管理帮教人员,也是青山派出所成功督促戒毒的典例之一。2020年时,他吸毒被拘留后,开始了漫长的社区戒毒之旅。期间,负责他的“王叔”对其非常严格,从劝诫监督,到看着他一路走上正轨、家庭美满。为了防止复吸,王月山便隔三岔五去他家中走访,问问近况,拉拉家常。李某说,在他心里王月山早已从监督者变成了老朋友,“这也是一段特别的缘分,不然我也不会遇上王叔这个‘冤家’啦!”有困难,找王叔”已经成为辖区群众不言而喻的“秘密”。如今虽然年龄大了,身体变得没以前好,但步巡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,只是又增添了一个早起要吃两粒降压药的习惯。
号称“调节大师”的指导员老周
今年5月,青山派出所接到市民刘先生的求助。一个月前,因楼道垃圾存放的问题,与邻居发生争执,引起肢体冲突。当时,刘先生身体未有明显伤痕,并未报警处理。但随后几天,刘先生感到手臂疼痛,且很大地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,于是他联系青山派出所请求进行调解。
5月16日上午,刘先生来到了青山派出所申请调解。“调解要有条不紊,掌握节奏。”周伟分别向两方了解情况后,先用公安身份立威,告知双方行为已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,现场对错误行为进行了教育。再自然地切换为调解身份,把话说到当事人的心里,兼顾情理、顺水推舟。只用了两三个小时,就让双方相互道歉,握手言和:肢体冲突产生的医疗费用由各自承担,刘先生将得到误工、营养等赔偿费用。
“调处任何一起矛盾纠纷,首先要用真心去和当事人交流,换取当事人的信任,然后再做到公平公正,只有这样才能成功。”说起自己的调解心得,周伟这样认为。因此,每一起纠纷他都做到认真对待,在一件接着一件的矛盾化解过程中,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。
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的“青山魂”
如今,这个制度已经坚持了4年。早会很简练,时间15分钟。一是工作交接,前一天值班的民警向接班同事交代工作;二是每个人汇报自己前一天的工作完成情况,以及新一天的工作部署;三是思想工作,增强团队凝聚力。所长张继伟认为,辖区警情复杂,民警经受的考验比一般派出所要多,为了严肃纪律,早例会的制度相当重要。他说:“民警每天做了什么,做得怎么样,所领导都要了如指掌,这样民警就会严格要求自己。”进而把小事做到极致,便成了青山派出所所有民警的座右铭。
2021年10月9日,民警宋曦宇接到一起报警称,有位老人在公园小桥下躺着。他立即赶往现场,桥旁是在建工地,因为雨水冲刷导致路面泥泞不堪,一位70多岁的老人蜷缩着,穿着单薄,嘴唇泛白,身体直打冷颤。民警试图和老人交流,但虚弱的老人无法回应,宋曦宇赶紧到桥附近的商店里买了面包、水等食物,让老人恢复一些体力。“我来背您吧!”随后,宋曦宇小心翼翼地将老人背在身上,刚没走几步,一双鞋就陷入了泥泞里,拔也拔不出来。他果断脱了鞋,赤着脚缓慢前行。短短100多米的路程,他花了近十分钟,才将老人顺利送到警车上。经民警多方打听,最终,将迷路的老人送回了家人身边。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,秉承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,饱含着对公安事业的执着追求,青山派出所的民警们在平凡的工作战线上默默奉献着,挥洒着青春和汗水,用点点滴滴的爱民、为民之情,闪现着基层人民警察的人生风采!
责任编辑:蒲公英
